腸內營養,可不僅僅是吃飯那么簡單
臨床工作中,很多病人無法自主進食,或者食欲差、進食量很少,這時候很多患者家屬覺得患者不餓不需要吃飯,或者僅僅給予少量奶、米粥、湯來當做一日三餐。對于病人來講,這時候如果營養支持跟不上,身體就會慢慢消耗,指標維持不住,增加并發癥的發病率,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也會增多。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持,這,是一個問題。
傳統習慣,把天然食物打成糊糊狀的流質飲食,也就是自制勻漿,天然食物雖然接近正常人的每日飲食,但是營養成分不明確,不易計算;再者,食物攪拌過程中顆粒大、黏稠, 不易通過管徑較細的鼻飼管,入量受限制,很難滿足病人每日生理需要量。
有沒有一種成分明確、溶解度好的替代品呢?
為了使患者的營養支持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證,有效彌補天然食物勻漿的不足,商品化腸內營養制劑出現了。商品化腸內營養制劑工業化生產,無菌要求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同時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成分明確,形狀均勻,溶解度好,能夠從細孔徑的喂養管中通過,使用方便,且患者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和較少的不良反應。 我國于2013年頒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要求,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一類配方食品。該類食品必須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而西方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了對這類食品的規定。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無論從治療效應還是經濟效應來說,在臨床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需性;其次作為一種預包裝食品,其形態與食品相似,食用方便,且具有科學、均衡和全面的配方,可以方便地長期或短期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營養。 腸內營養屬于臨床常用的一種營養支持方式,為進食量少或者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提供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營養支持的途徑為口服或管飼。傳統流質飲食是奶、鴿子湯、米湯、菜湯等,每天提供給患者的營養素常常不能達到病人機體的生理需要量。腸內營養劑與天然食物相比,其提供的營養物質更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更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保護腸黏膜屏障,在防止腸黏膜萎縮、維持免疫活性、保持腸道正常菌群、降低應激反應以及改善預后等方面存在優勢,并有費用低、并發癥少、實施方便等優點。近幾年,營養支持的作用逐漸被臨床所重視,“營養支持”也逐漸轉變為“營養治療”。 所以說,腸內營養可不僅僅是簡單的吃飯問題,合理、有效地應用營養支持,對于整個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