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醫食品是營養治療的重要載體
突如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大眾對營養與抵抗力之間的關系更加關心。用于改善特定人群的營養狀況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已經是國外發展較為成熟的體系,后疫情時代,在我國也受到越來越多醫生的關注。
營養治療是未來醫學一個重要的方向,合理的營養管理能給患者預后帶來很大改善,而特醫食品則是其中的重要載體。在近日線上舉辦的第六屆雀巢健康科學營養論壇上,國內外營養專家共同分享交流了兒科營養領域的最新進展與臨床經驗。
1.食物過敏,從預防到分級管理
過敏預防與輔食添加想要預防過敏,在人們過去的認知中,需要從小徹底避免牛奶等風險食物,直到2—4歲才開始攝入。但近些年,這樣的觀點開始發生改變。 據專家介紹,LEAP試驗、CHILD試驗、EAT試驗等多項研究發現,早期在食物中引入風險食物,后期食物過敏的患病率反而大幅下降。基于此,相關指南也進行了重新思考,不再規避可能致敏的食物,認為應當盡早添加輔食,確保飲食多樣化,并形成持續常規喂養。斯坦福研究結果表明,多種蛋白混合攝入獲益大于單一蛋白攝入,更遠高于回避飲食。最新研究表明,早期少量引入風險食物風險其實非常低。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Kari Nadeau團隊在指南和研究指導下研發的相關食品,包含16種食物蛋白,覆蓋90%以上食物過敏原,目前已在美國超過6000多個家庭中使用,不良反應極少。這為強化嬰兒的免疫系統、降低未來食物過敏風險提供了新的途徑。 牛奶蛋白過敏的分級管理 食物過敏在兒童中發病率為0.02%—8%,近年來呈上升趨勢,而牛奶是3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專家提出,牛奶蛋白過敏嬰兒60%出現吞咽困難、反流等消化道癥狀,70%出現特應性皮炎等皮膚癥狀,30%出現鼻塞喘息等呼吸道癥狀。臨床案例表明,強調牛奶蛋白過敏的癥狀不具有特異性,因此必須與相關疾病進行鑒別。 多位專家指出,確診牛奶蛋白過敏后,營養的配方選擇應遵循“分級管理”的策略:大部分患兒都屬于輕中度牛奶蛋白過敏,首選深度水解配方;當不能耐受深度水解配方或屬于重度牛奶蛋白過敏時,應選擇氨基酸配方。此外,無腹瀉患兒可以選擇含乳糖的深度水解配方,有腹瀉患兒則應選擇不含乳糖的深度水解配方。需要強調的是,并非所有深度水解配方都相同,深度水解配方治療的有效性最終取決于其蛋白質的水解程度。 2.營養管理應用于多疾病與康復 營養管理的多疾病支持 營養問題在多種疾病中普遍存在。多位國內專家通過臨床案例表明,理想的腸內營養制劑配方能為患兒提供有效的營養支持,恢復胃腸道功能。專家指出,6%—50%初診腫瘤患兒以及8%—32%長期抗腫瘤治療過程中的患兒發生營養不良,從而產生化療耐受性降低、依從性下降,感染并發癥增加、疾病復發率上升等問題,最終導致生存率降低。高能量密度、高中鏈脂肪酸營養配方在能量密度、蛋白質含量、耐受性、吸收速度、保護胃腸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現,有助改善化療期間營養狀態,減少上述營養不良產生的問題。 甚至在短腸綜合征這類嚴重罕見疾病的治療中,營養管理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專家談到,新生兒的短腸綜合征死亡率較高,完全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但合理的營養管理能給患者預后帶來很大改善。 腦癱營養管理與兒童康復 作為營養管理中發展較快的兒童康復領域,腦癱患兒由于胃腸道癥狀、神經精神障礙、吞咽困難等因素,營養攝入常常受到影響,如何制定長期營養管理計劃十分關鍵。 專家提出,營養支持首選經口方式,而對于不能耐受大容量喂養的患兒,推薦滿足全營養元素需求的標準(1.0 kcal/mL)聚合配方。除此之外,胃造瘺術后的患兒攝入量有限,可以給予高能量密度(1.5 kcal/mL)配方。對于胃食管反流或便秘患兒,也可推薦含纖維的,如含瓜爾膠水解產物的乳清蛋白水解配方。 3.加強認知,多學科與政策支持共進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CSPEN)前主任委員蔡威教授指出,隨著臨床營養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的營養事業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甚至部分領域處于世界前列,但總體十分不平衡,普及性不足。因此,在醫院內建立營養支持團隊(NST)或臨床營養科成為發展趨勢,其主要作用是篩選出真正需要營養的人群,給予嚴重營養不良或危重病人合理的精準營養,減少手術后并發癥、可能降低死亡率,并減少醫療費用。目前國內兒科領域的NST建設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進一步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同時也需要更多有臨床營養背景的有識之士加入到NST建設的隊伍中來。 蔡威說,兒童臨床營養支持具有很高的專業性和重要性,需要多學科共同完成。目前普及營養相關知識,讓更多臨床醫生知曉患兒是否需要營養,什么時候、什么方式給予營養十分重要。海內外多學科的臨床實踐病例表明,只要足夠重視,即使是危重患兒,通過營養治療也會獲得良好的預后。